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搞好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造就一批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使学校在经费投入、人员保证、管理机制等各方面不断创新,支持精品课程建设,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03]3号),特制订本办法。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在于,以课程建设带动教师队伍和教材的建设,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的改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手段,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进一步促进教授上讲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我校计划在2005-2010年的六年期间建设30门左右的校级精品课程。
二、精品课程的选择
(一)精品课程的申报范围
原则上应该是本科各个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
(二)精品课程的选择程序
精品课程建设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由各系(部)负
责人组织各专业教研室认真研究,确定拟建设的精品课程,同时组建每门课程的课程组,并确定课程负责人,填写新万博体育_万博体育app下载【官方授权牌照】拟建设精品课程推荐表,由系(部)行政领导审核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后报教务处。经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评审确定,作为精品课程建设。
三、精品课程的建设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
1.课程建设规划。拟建设的精品课程,由各系(部)按照精品课程的要求,制定课程发展建设规划,为课程建设提供明确的指导。
2.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以课程负责人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老师和实验教师。
3.教学内容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要准确定位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课程内容建设要与本学科和专业的教学改革相结合;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4.教学手段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